顯示具有 房地新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房地新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政院版老屋體檢 一個月推出

記者林安妮、陳熙文/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張善政昨(17)日拍板,將在一個月內端出附帶土壤液化調查的全國「老屋健檢」計畫。未來符合一定條件的民眾,將可獲政府預算補助,申請評鑑並強化住家耐震程度。
 台南地震過後,行政院長張善政拍板,將在一個月內端出附帶土壤液化調查的全國「老屋健檢」計畫。

台南歸仁地震倒塌

南台大震發生後,張善政上周已要求營建署擴大今年執行的「老屋健檢」件數,由500件提高到2,000件,同時督促經濟部在一個月內公布國內土壤液化潛勢區。
昨天張善政召開「中央災害防救會報」時,要求兩部會合作,進一步推出全國版老屋健檢計畫。 營建署原先預估,2,000件老屋健檢所需經費約4,000萬元,經費一部分是靠營建署現有預算,一部分來自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奧援。未來若要擴張為全國計畫,將考慮向200億元的中央與地方特別統籌分配款或政院第二預備金伸手。

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轉述,昨天在會中,高雄市提出境內有6,000件老屋待評估,張善政認為在南台大震後,各縣市會有相同需求,於是要求營建署在最近調查各縣市老屋評鑑需求,擴大為全國計畫。 營建署說,因考慮全國技師檢驗能量,未來會根據急迫性分階段執行,守護民眾住的安全。昨天也有委員建議,地調所將公布的土壤液化潛勢區,採用的比例尺是1比2.5萬,建議能在地方政府協助下,做到1比3,000,換言之,是希望要能看得到路名、街景。



原文網址: 政院版老屋體檢 一個月推出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全台違章建築未拆數 高達64.2萬件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根據營建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全台違章建築尚未拆除的數量高達64.2萬件,由於每月的查報數量明顯大於每月拆除數量,因此違章建築尚未拆除的數量幾乎每月都在創新高,而過去一年違章建築尚未拆除數量增加約3.2萬件,其中新北市增加最多約1.2萬件,而近1年嚴打違章的台北市,違章建築數量增加最少僅約777件。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違章建築待拆除數每月攀升,已經是一種趨勢現象,建議民眾可以參考各縣市違章建築拆除的管理辦法,另外在購屋時也可先查清楚是否曾經有報拆紀錄,以保障自身的權益。
以統計數量來看,台北市新增待拆違建數量在六都之中最少,一方面除了民眾對於違建可能被報拆意識抬頭外,台北市也多管齊下圍堵新違建之發生,曾敬德表示,104年9月1日起台北市領得使照之建築物,移轉登記時應檢附建築師出具三個月內有效之無違章建築證明,並依使用執照竣工圖,針對建築物專有部分及約定專用部分進行比對,若有陽台外牆拆除外推、陽台加窗或欄柵式防盜窗(防墜設施除外)、夾層違章建築、水平或垂直增建之違章建築、約定專用之露臺違章建築等,應不予出具證明。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不動產說明書列入超市 拉抬房市

2015-11-27 15:28:55 聯合晚報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超市愈多代表商圈成熟度愈高。 圖/報系資料照


超市大戰打得火熱,對房市也有影響。房仲業統計雙北超市密度較高的前三名商圈,近一年房價都上漲,其中以新北市樹林後站商圈上漲9%最多。

國內三大品牌超市近年大搶市占,全聯超市本月併購松青門市,總數直逼800家,坐穩超市龍頭;美廉社今年展店82家,總數超過450家。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連鎖超市進駐商圈或大型住宅區,代表該區有一定的人口和消費力,對區域生活機能也有加分作用,10月上路的內政部新版不動產說明書,因此也將超市列為應記載項目。
台灣房屋智庫統計全聯(含松青)、美廉社與頂好在大台北各商圈分布情形,台北市以北投區石牌商圈11家最多,信義區吳興街商圈、玉成商圈各有7家,並列第二;新北市則以蘆洲區長安街商圈9家最多,其次分別為新莊區的鴻金寶商圈8家以及樹林後站商圈7家。
統計顯示,上述六個商圈今年第3季實價房價和去年同期相比,都呈上漲,其中並以樹林後站商圈上漲9%最多。排名第二為新莊區鴻金寶商圈,去年一坪28萬元,今年30.4萬元,漲幅也有8.5%。
北市三個超市密集的商圈,房價漲幅在1%~3.5%之間,雖然漲不多,但相對北市其他地區房價多回跌到兩年前水準,表現相對抗跌;三個商圈中以擁有11家超市的石牌商圈房價上漲3.5%較多,吳興街商圈也有3%漲幅。

張旭嵐表示,超市不像交通或重大建設,對區域房市有直接拉升效果,但超市愈多代表商圈成熟度愈高,也代表各種生活機能更完整,超市密集度也可作為購屋參考指標之一。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農舍管理辦法 宜蘭縣預告廢止

針對農舍管理辦法宜蘭縣政府決定將回歸中央法令,縣農業處昨天預告廢止今年4月公布實施的「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7日內如無異議,送縣務會議審查後,最快這個月24日就會正式廢止。 農業處表示,為補足中央「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的不足,宜蘭縣政府4月7日公告審查辦法,促使中央跟進修法,中央對於興建農舍的農民資格認定、農舍興建用地配置陸續出爐後,內容精神與宜蘭縣的審查辦法相距不遠,縣府「完成階段性任務」,昨天預告廢止「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7日內如有異議可向農業處反映。 農業處副處長康立和表示,中央新訂的法規與宜蘭縣審查辦法的原則大致相同,包括臨路、臨界和矩形配置、區塊完整的要求都與縣版相同,但是對於興建農舍位置,當初縣府規定道路境界線至該區塊後側境界線深度,不得超過20公尺,農舍用地面積範圍內配置建築物,其臨道路側退縮深度不得小於3公尺,農舍配置出入通路寬度不得小於3.5公尺等相關規定,這部分中央並未明訂,將依照建築法規辦理。 康立和說,中央修正的法規其實有不少規定比縣版「嚴格」,包括農民應檢附農民資格證明文件,兩年內農業生產佐證資料,具有農民健康保險、健保第三類者要檢附投保證明,經營計畫書要附過去兩年內經營實績和現況情形照片;針對農舍用地最大面積的規定,縣府原規定不得超過1千平方公尺,中央則限縮至330平方公尺。

原文網址: 農舍管理辦法 宜蘭縣預告廢止 | 好房網News |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13243111936.html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裝潢要小心! 別讓家裡變成臭臭屋

好房網News記者鍾釗榛/綜合報導
 裝潢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提升居住品質,但是規劃不良,反而會有反效果。裝潢前必須注意幾個地方,如管道間、排水管、馬桶及排風機,這幾個項目如果規畫不良,很有可能造成室內臭氣沖天,大大影響生活品質。
浴室的馬桶與排風管設計不良或是工不慎,容易造成臭味回堵無法排出。
(好房網News記者陳韋帆攝影)

 室內有時會出現難聞的異味,卻又無法找到臭味的來源,明明已經把垃圾倒了,窗戶跟電扇也開了,怎麼臭味還是久久不散,這是因為家中的某個設施設計不當造成。如管道間的磚牆有縫隙,臭味就會從隙縫中流竄。不常使用的水龍頭,其對應的排水管長期不用會使水管中的水封蒸散,水管中的臭氣便會從排水口長驅直入進入家中。另外馬桶安裝時密封不良,或是馬桶的排水口沒有對正排糞管,臭味便會從馬桶散出。原本是為了加強對流排風機,如果排氣管通入管道間,反而會讓異味擴散影響生活。
管道間的磚牆在建造時為了方便施工,有些牆面並不會砌到頂,這樣的空隙會讓臭味有了出口。此外大樓管道間是相通,常常發生一家炒菜樓上樓下都會有油煙味。如管道間沒有密合,可以用磚把縫隙砌滿,或使用發泡氣填補。 
不常用的水龍頭因排水管長時間沒有水注入,使得排水管存水彎的水封消失,對於不常用的排水管要定期注入清水,保持水封阻隔惡臭。另外馬桶安裝時管線要確實對正,馬桶排水管也要確實密封不可有空隙。至於排風扇則要注意不可把排風管導入管道中,最好能直接對外排放,如此就能避免室內充滿難聞的異味。

原文網址: 裝潢要小心! 別讓家裡變成臭臭屋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536131110571.html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租屋定型契約 最快明年上路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內政部昨(22)日表示,為保障房屋租賃兩方權益,已草擬「房屋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未來以租屋為業的職業房東所提供的契約須含租賃期間水、電費負擔方式、提前終止租約如何賠償等事項,這項規定最快於明年上路。 即將上路的租賃定型化契約,將明確記載水、電相關費用的負擔方式。(好房網News記者賈蓉攝影)
















地政司表示,房屋租賃契約書範本雖早在91年已實施,但並不具強制拘束力,為提升對租屋業者的規範,地政司已研訂「房屋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目前正在預告的法制作業程序中,未來一旦實施,即具拘束力。所謂應記載事項,例如應記載租賃期間水、電相關費用的負擔方式、承租人未依契約返還房屋及雙方提前終止租約的賠償金等事項。而不得記載事項,例如不得約定承租人不得申報租賃費用支出,也不得約定交屋後出租人排除民法上瑕疵擔保的責任等事項,以促進房屋租賃契約公平合理。

地政司表示,由於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是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規定,具有消費關係的「企業經營者」、或「以租屋為業的房東」與消費者間的房屋租賃行為才會受到規範;而屬於個人間的租賃關係,因非屬「消費者保護法」所規範的消費關係,並不強制受定型化契約的規範。

未來如何認定誰是以租屋為業的房東?誰又屬個人間的租賃關係?地政司長王靚琇說,實務上哪類房東會受到此一規範?將會跟行政院消保處再做討論。但內政部提醒民眾,即便是非使用定型化契約,仍可要求訂約時參採內政部所訂的契約範本,保障自身權益。

原文網址: 租屋定型契約 最快明年上路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78620110350.html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大數據抓肥咖 違法工廠、農舍挫咧等

好房網News記者陳佑婷/整理報導
 
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政府開始運用大數據整合資源,繼台北市推出了犯罪、淹水與性侵熱點地圖之後,未來財政部將建置「財政雲端服務網」,將稅務與國產、關務及國庫四大資料庫整合,利用大數據的威力,進行查稅工作,除了可以揪出一些「賺很大」卻沒繳稅的「肥咖」之外,屆時所有違法建造的住宅、工廠、農舍也將無所遁形。
 
政府將推出「財政雲端服務網」,運用大數據,將可以讓違法工廠、農舍無所遁形。(翻攝自Google Map)
 
農發條例發威,導致農舍交易銳減。(翻攝自Google Map)
 
舉例來說,過去土地、房屋眾多但人力有限,假設想要知道農地是否有違法使用的情況,端看是否有規劃某塊土地的查稅工作或是靠被動檢舉才查的到。財政部財稅資訊中心主任蘇俊榮向聯合報表示,通常政府是利用Google Earth的3D影像查稅,先鎖定可疑對象再實施查稅,但是精準度低,只比大海撈針稍好一點。未來運用大數據威力,將稅務、國產及地理資訊圖都整合在一起,可交叉比對歷年狀況,就可以看出房屋到底是自住還是營業用?工廠是否還有繼續營運?農地還有沒有持續耕作等,都會一目了然。
 
日前根據房仲雜誌統計,從2012年到2015年6月份,光北台灣的工業住宅就有將近5000戶,儘管政府祭出各種罰款、加稅手段,都無法有效的打擊違法工業宅持續增建、買賣;在北市長柯文哲拆違建政策雷厲風行的狀況下,難免仍有漏網之魚。
 
未來透過財政部雲端數位化的查稅工作,所有房屋、土地利用的歷年相關稅務、財務資訊都將被整合在一起,屆時所有違法住宅、工廠或在農地裡「種豪宅」的情事將「攤在陽光下」、無所遁形。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法拍過戶仍欠稅 原屋主繳納

法拍過戶仍欠稅 原屋主繳納

2015-09-28 01:35:50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財政部規定,不動產遭法院拍賣並且完成過戶手續後,稅捐機關若發現法拍不動產仍積欠如房屋稅或地價稅等稅捐時,縱使法拍程序已完成,仍應由原所有權人負繳納欠稅的義務
財政部表示,一般土地、房屋買賣交易,在訂立契約辦理土地房屋移轉時,須經稅務機關查無欠稅後,才可以到地政機關辦理產權移轉登記
但是,不動產若是經由法院拍賣以致產權發生移轉,縱使仍未繳清房屋、地價稅款,仍可逕行辦理過戶手續,導致原所有權人誤解積欠的稅款,已隨產權移轉而繳清,不再欠稅。
對此,財政部強調,房屋、土地在拍賣後,以拍賣價款清償債務卻分配不足時,先前欠繳的房屋、地價稅款,仍屬原所有權人的欠稅,其應負繳納義務並未隨拍賣而消滅。
財政部指出,執行標的物所課徵的土地增值稅、地價稅、房屋稅屬優先債權,由執行機關優先代為扣繳。但是,當納稅義務人欠繳例如使用牌照稅或非執行標的物的房屋稅、地價稅,則屬次優先債權,須依債權受償的先後順序依序受償。
財政部提醒,當納稅義務人的房產遭到法院拍賣,但滯欠的稅捐未獲分配時,即屬原納稅義務人的欠稅款,仍需由納稅義務人負起繳納欠稅的義務,稅捐機關亦會將未獲清償的稅捐視同欠稅案件,依法進行清理。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評公告地價一年一調 肥鵝跑了,瘦鵝的毛等著被政府拔光

                                       2015-10-13 16:50:20 聯合新聞網 吉家網不動產_李同榮
政府飲鴆止渴,將地價稅三年一調,改為一年一調,先想辦法增加年度稅收,藉以填補地方財政的缺口。雖然,修改後對自住的屋主調幅影響有限,但這一來,衝擊的可能不止是地主,最倒楣的應該是支持政府出售地上權房屋的買主。

三年一調的公告地價制度將面臨轉變。租京站14坪套房為例:3年1調調幅約4成,若改年調,3年地租多繳1.1萬 報系資料照




地方政府飲鴆止渴,企圖大幅調高房地持有稅基,藉以填補財政缺口
房地合一稅改還未上路,政府已經預測到明年的房價走緩,肯定課不了房地合一交易所得稅,另一方面房市交易量被政府打趴,龐大的稅收缺口怎麼填補?地方政府一方面喊窮,另一方面拼命要拔肥鵝的毛,因此,台北市大幅調高新屋與豪宅房屋稅基,各都會政府也躍躍欲試,沒想到新稅還沒上路,肥鵝已經先跑光,資金大量失望性的外移,不僅傷到產業也傷到整體經濟。
現在,肥鵝跑了,政府只好把苗頭動到瘦鵝身上,政府飲鴆止渴,將地價稅三年一調,改為一年一調,先想辦法增加年度稅收,藉以填補地方財政的缺口。這一來,衝擊的可能不止是地主,最倒楣的應該是支持政府出售地上權房屋的買主,他們每年應繳的地價稅率本來就比一般自用住宅多上十幾倍。而災難更甚的是,未來幾年地方政府負債加鉅,每年一定大幅調高土地增值稅基,近年售屋的屋主須為大幅調高的稅基一次買單,這就是政府口中的居住公平正義?問題是政府不從擴大稅基的廣度著眼,促進市場活絡,讓更多的人繳稅,卻只想大幅調高稅基,根本是緣木求魚,事倍功半。
其實,房市若處於買方市場,在交易量萎縮情況下,調高稅基,不但稅收無法增加,更會造成流通速度更加延滯。看來,政府不只要拔肥鵝的毛,連瘦鵝的毛也要一併拔光?
台灣經濟的衰敗,是稅改惹的禍,還是人謀不臧?
現今台灣經濟的衰敗,已經不只是政策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台灣經濟的衰退,表面上是治標的股市房市稅改與一些錯誤政策所造成,但稅改的失敗是結果,錯誤的租稅決策手段是過程,人謀不臧才是真正主因。所以錯誤的領導人,與錯誤的部會首長與團隊,導致錯誤的執政決策,才是台灣經濟衰敗的主因。簡單講,台灣經濟基礎原本是好好的盤,卻賭到輸光光!而「人謀不臧」才是台灣經濟衰敗真正的核心問題。
政府決策思維的錯誤,才會有股市房市接連錯誤的稅改,證所稅已經改到面目前非,不但造成稅收驟減,股市交易量已被打趴,房市稅改卻仍如法泡製,在央行選擇性房貸資金緊縮失效後,財政部陸續推出奢侈稅丶豪宅稅丶囤房稅丶最後房地合一稅丶加上台北市的大幅調高房屋稅基,成為肥鵝出走的導火線,直到把房市交易量打趴把資金打跑為止,政府還不知不覺。正當兩黨都在為失敗的證所稅尋求解套方案的同時,已經有多方財經專家認為回復原狀會比混亂的現況好的多,連財政部長張盛和都鬆口準備針對回流的資金投資給予免稅優惠,對此,我們要質疑:財務部既知今日,何必當初?
不要再讓失敗的稅改,傷害台灣的經濟本質
財政部的證所稅改爭議方興未艾,房地合一稅改諸多瑕疵未解,現在,換內政部開始出狀況,為了迎合地方政府填補年度稅收缺口,將三年一調的地價稅改為一年一調,北市的房屋稅基調整已經鬧得滿城風雨,現在地價稅基跟著要調高,房屋稅地價稅不但分開課稅,並連袂分開加稅,政府想到哪,做到哪,房市稅改與股市稅改如出一轍,簡直是雜亂無章。
證所稅與房地稅不是不能改革,台灣房地的持有稅也卻有全盤修正與確實合一課稅修正的必要性,但我們需要的是治本與完整配套的改革,而不是治標與片面不全的改革,而且改革的時間點也非常重要,尤其在選前的稅改,在政黨丶利益團體丶民粹丶專家學者各方較勁與時間壓力下,政府提出的稅改,必然會是搖擺不定丶殘缺不全丶與窒礙難行的解決方案。我們奉勸兩黨,不要再讓政治惡鬥,成為政治奪權的工具,更不要再讓失敗的稅改,傷害台灣的經濟本質